柳州市實施的“以獎代撥”制度,充分調動了環衛工人的積極性,深度清潔城市肌膚,使城市時刻保持“干凈清爽”。
晚上十點,路上的行人和車輛越來越少。在東環路口,魚峰區環衛所的環衛工人們已經“整裝待發”,準備開始緊張的清洗道路工作。從今年三月起,魚峰區環衛所每天上午8點到12點,晚上10點到凌晨,都會出動40多名環衛工人、3輛灑水車、4臺掃地車,對轄區的28條道路,尤其是周圍有項目施工的路段進行深度清潔。
柳州市魚峰區環衛所業務股股長張英彬介紹:“我們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全員全車輛上路,加強機械化的沖水、洗掃,做到無返工。按照市里的要求,(路面)露巖石、無浮土、見顏色。”
清洗道路是柳州市“以獎代撥”管理辦法的考評項目之一。從去年開始,柳州市每個環衛所在每月數字城管和市容科考核中所扣分數,每1分按5000元從市容局下撥市級層面環衛經費中扣除,用于獎優。考評與環衛工人的績效工資直接掛鉤,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今年,各城區環衛部門加大對轄區一、二級道路及路沿石的清洗,做到路面、路沿石見原色。同時,做到道路隨臟隨掃,隨丟隨撿。今年一季度,柳州全市環衛部門共清洗道路面積達11.5億平方米。
市民林女士說:“這么看過去,也沒有看到垃圾的,特別好看,希望每一天都像這么干凈就可以了。”
下一步,柳州市將在“以獎代撥”考核辦法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及無物業管理小區道路主干道和城市新修道路主干道的清掃保潔工作。
柳州市市容管理局市容科副科長周敬忠:“我們通過對各個城區環衛部門,層層的傳導壓力,壓實責任,城市環境衛生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時也調動了各個城區的積極性,保證了柳州市‘地干凈’的這個品牌。”